【考点81】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,可分为夹片式(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)、支承式(徽头锚具、螺母锚具)、锥塞式(钢制锥形锚具)和握裹式(挤压锚具、压花锚具等)。
【考点82】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、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,锚具、夹片应以不超过 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。
【考点83】张拉后预应力筋与锚具的保护:后张预应学吧考培力张拉作业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。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,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 30mm,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。预应力筋张拉后,孔道应尽早压浆。
【考点84】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,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 150m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测定。试件以同龄期者 3 块为一组,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。
【考点85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:(1)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,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,用水灰比计算方法,水量、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;(2)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,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,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;(3)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,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,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;(4)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,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,提出施工配合比。
【考点86】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(包括浪高)0. 5~0.7m。围堰外形一般有圆形、圆端形(上、下游为半圆形,中间为矩形)、矩形、带三角的矩形等。
【考点87】常用的沉人桩有钢筋混凝土桩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钢管桩。
【考点88】施工技术要点:预制桩的接桩可采用焊接、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;沉桩时,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间隙应为 5 ~10mm;桩锤、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;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.5%;沉桩顺序高程,宜先深后浅对于密集桩群,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;根据基础的设计根据桩的规格,宜先大后小,先长后短;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高程为主,贯入度为辅。
【考点89】沉桩方式及设备选择:(1)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。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、桩型、桩的密集程度、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;(2)振动沉桩宜用于锤击沉桩效果较差的密实的赫性土、砾石、风化岩;(3)在密实的砂土、碎石土、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、振动沉桩法有困难时,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桩施工。在勃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;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桩;(4)静力压桩宜用于软勃土(标准贯人度 N<20) ,淤泥质土。
【考点90】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械、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,宜选用高塑性勃土或膨润土。
【考点91】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 1.0m 以上,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,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。
【考点92】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,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 20mm,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;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。
【考点93】挖孔桩截面一般为圆形,也有方形桩;孔径 1200 ^- 2000mm,最大可达 3500mm;挖孔深度不宜超过 25m。
【考点94】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护孔壁技术。
【考点95】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:吊放钢筋笼人孔时,不得碰撞孔壁,就位后应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。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,钢筋笼放人泥浆后 4h 内必须浇筑混凝土。
【考点96】水下混凝土灌注:桩孔检验合格,吊装钢筋笼完毕后,安置导管浇筑混凝土。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,直径宜为 20~30cm,节长宜为 2m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,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0-500mm;导管一次埋人棍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 0. 8m;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宜为 2~6m;灌学吧考培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,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,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。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。
【考点97】基底应浇筑 10 cm 厚混凝土垫层。
【考点98】重力式混凝土墩、台施工: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,每层高度宜为 1. 5~2m;分块数量,墩台水平截面积在 200m2 内不得超过 2 块;在 300 ㎡以内不得超过 3 块。每块面积不得小于 50 ㎡。
【考点99】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,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;钢管混凝土墩柱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,一次连续浇筑完成。
【考点100】在城镇交通繁华路段盖梁施工:宜采用整体组装模板、快装组合支架,从而减少占路时长。